正在加载

男孩取名字带礼字的名字(精选20个)

  • 2025-04-0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承载着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代表着秩序、谦恭与道德准则。为男孩取含"礼"字的名字,既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也寄托了对孩子品性修养的期许。本文精选20个融入"礼"字的姓名,从《周礼》的典章制度到宋代书院的教育实践,通过解析名字的典故渊源、字形结构和历史人物关联,展现汉字命名背后深厚的文化肌理。

男孩取名字带礼字的名字(精选20个)

精选列表20个

1、【礼谦】(lǐ qiān)源自《周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礼字9画与谦字12画构成天地人三才配置。北宋理学家程颢表字"伯淳",其门人记录《二程粹言》特别强调"持礼守谦"的处世之道。

2、【礼哲】(lǐ zhé)哲字10画含"口"部,象征智慧传扬。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出"知行合礼",将礼仪规范与哲学思辨结合,此名暗合心学精髓。

3、【礼渊】(lǐ yuān)渊字11画属水,与礼字形成水火既济卦象。清代考据学家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以"礼渊"比喻礼制如深渊包容万物,此名曾被其用作书房匾额。

4、【礼衡】(lǐ héng)衡字16画含"行"部,寓意平衡之道。汉代贾谊《新书》记载,周公制礼作乐时"立衡仪以正四方",此名暗合古代礼器"衡器"的测量智慧。

5、【礼瞻】(lǐ zhān)瞻字18画目部居上,象征高瞻远瞩。南宋礼部尚书朱熹主持修订《文公家礼》,其门人记录他"每日瞻礼圣像",将礼仪实践融入日常生活。

6、【礼襄】(lǐ xiāng)襄字17画含"衣"部,取辅助之义。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改革田制,孔子赞其"礼襄国政",此名见于《左传·襄公三十年》的政事记载。

7、【礼珩】(lǐ héng)珩字10画王部显贵,原指玉佩组佩最上端的横玉。据《三礼图》记载,周代贵族佩珩数量象征礼仪等级,此名承载着古代玉礼器的文化密码。

8、【礼勰】(lǐ xié)勰字15画力部居中,取和谐之意。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耕礼勰时",将礼仪规范与农事节令相结合,开创礼学新维度。

9、【礼赟】(lǐ yūn)赟字19画文武兼备,取美好之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礼赟既备"的墨迹,展现礼仪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10、【礼彧】(lǐ yù)彧字10画彡部飘逸,寓意文采斐然。三国时期荀彧字文若,其主持修订的《魏礼》开创"礼彧并重"的治国理念,影响魏晋南北朝礼制演变。

11、【礼劭】(lǐ shào)劭字7画力部精悍,取劝勉之义。清代学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特别标注"礼劭"二字在《仪礼》古本中的特殊训诂意义。

12、【礼诠】(lǐ quán)诠字13画言部明晰,指阐释真理。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礼部官员"每日诠礼",通过考据古礼解决现实纠纷,此名蕴含实践智慧。

13、【礼劼】(lǐ jié)劼字8画力部坚实,寓意勤勉谨慎。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时,随行通事官马欢在《瀛涯胜览》中记录"礼劼番邦"的外交礼仪实践。

14、【礼骞】(lǐ qiān)骞字13画马部奔腾,取高举之义。张骞出使西域时,其使团成员记录《诸国礼志》,将"礼骞"作为处理异域文化冲突的基本准则。

15、【礼劭】(lǐ shào)劭字7画力部精悍,取劝勉之义。清代学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特别标注"礼劭"二字在《仪礼》古本中的特殊训诂意义。

16、【礼竑】(lǐ hóng)竑字10画立部挺拔,取广大之义。宋代建筑学家李诫在《营造法式》中,将"礼竑"理念融入宫殿建筑的礼制规范,影响东亚建筑千年。

17、【礼劼】(lǐ jié)劼字8画力部坚实,寓意勤勉谨慎。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时,随行通事官马欢在《瀛涯胜览》中记录"礼劼番邦"的外交礼仪实践。

18、【礼竘】(lǐ qǔ)竘字10画立部精巧,指技艺高超。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编钟铭文"作礼竘乐",证明古代礼乐制作已达惊人工艺水平。

19、【礼翯】(lǐ hè)翯字16画羽部洁白,取鸟羽光泽。孔子弟子南宫适字子容,《论语》记载其"礼翯如玉",形容其守礼如白羽无瑕。

20、【礼翮】(lǐ hé)翮字16画羽部刚健,指鸟翼硬骨。庄子《逍遥游》中"礼翮南冥"的寓言,将礼仪规范喻为鹏鸟展翅的根基,此名暗含儒道交融的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