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取名字李姓寓意好吗男孩(精选20个)

  • 2025-04-09

李姓作为中国第二大姓氏,承载着"木子生发"的古老智慧。本文从音律协调、五行互补、生肖适配等九大维度,深度解析李姓男孩命名要诀,精选20个兼顾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的佳名,为新生儿赋予兼具家族传承与个性表达的生命符号。

取名字李姓寓意好吗男孩(精选20个)

精选列表20个

1、李承烨 (Chéng Yè):"承"字9画属金,与木姓形成金克木的制约关系,暗合"良工琢玉"的成长哲学。北宋名臣李承之曾任枢密使,其名正是取"承社稷之重"的深意。"烨"字火属性平衡五行,且声母L与C/Y形成流音与爆破音的韵律美。

2、李砚舟 (Yàn Zhōu):砚台象征文脉传承,与李姓"史官之姓"的典故呼应。字形结构上,"砚"的"石"旁与"舟"的"舟"部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平衡。明代画家李在,字以政,其"在"字与"砚"同属宀部,暗含文人雅居的意象。

3、李叙白 (Xù Bái):取自《楚辞》"白蜺婴茀"的典故,避讳常用"皓""明"等字,创新使用"叙"字体现叙事传承。声调为仄平组合,符合现代汉语双名"先抑后扬"的发音规律。清代学者李慈铭字式伯,其"式"字与"叙"同属言部,延续了重文脉的家族传统。

4、李崇奚 (Chóng Xī):奚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手持禾穗",与李姓本义"木之果实"形成农耕文明的呼应。笔画数理24划属吉数,契合"家门余庆"的卦象。唐代李泌七岁赋棋,其名"泌"字水旁与"崇"字山部,暗合山水相生的自然之道。

5、李渐鸿 (Jiàn Hóng):渐卦寓意循序渐进,鸿雁象征志向高远。音律上"L-J-H"的辅音组合避免了双唇音重复。清代李鸿章之名"鸿章"与"渐鸿"形成时代呼应,前者取显达之意,后者重积淀之实。

6、李观蘅 (Guān Héng):蘅芜作为香草名,弥补李姓属木的五行,形成木火相生格局。"观"字门部与"蘅"字艹头,构成"开门见草"的田园意境。与唐代李观并称"韩李"的文学大家,其名正是取"观天下"的胸襟。

7、李遂安 (Suì Ān):遂字辶部象征人生通达,与生肖鼠(子水)形成水乳交融的吉兆。南朝李安民曾任武陵太守,其"安民"与"遂安"皆含治国理念。字形上"遂"的曲折笔画与"安"的方正结构形成动静对比。

8、李介然 (Jiè Rán):出自《孟子》"介然用之而成路",强调坚定品格。五行属火的"然"字平衡木姓,形成木火通明之象。宋代李纲字伯纪,其"纲"与"介"皆有刚正不阿的士大夫精神传承。

9、李恪舟 (Kè Zhōu):恪字忄旁体现恭谨家风,舟字水部应合"李"字木部,暗藏舟行水上的顺遂寓意。唐太宗第十四子李元轨谥号"靖",其"靖"字与"恪"同含守正之意,彰显宗室命名法度。

10、李叙瞻 (Xù Zhān):瞻字目部补足木姓的眼目之象,形成"李树开花"的视觉联想。声母X-Z的搭配避免齿音重复,符合"双名异声"的古法。元代李庭《寓庵集》有"瞻彼淇奥"之句,延续了山水比德的命名传统。

11、李勖之 (Xù Zhī):勖字力部突显阳刚之气,弥补木姓偏阴柔的特质。晋代李密《陈情表》作者,其"密"字与"勖"同含勤勉之意。之字作为虚词收尾,形成"实-虚"的节奏变化。

12、李望旌 (Wàng Jīng):旌旗象征引领方向,与李姓图腾中的"木德"形成天地呼应。北宋李廌《师友谈记》载"望气者言东南有天子气",其"望"字承载着历史预言的神秘色彩。

13、李疏野 (Shū Yě):疏字辵部与野字里部,构成"走出围城"的哲学意象。明代李流芳字长蘅,其"流芳"与"疏野"皆取法自然,前者重人文,后者尚本真。

14、李叙瞻 (Xù Zhān):二次出现的"叙"字体现家谱排辈的命名传统,瞻字目部强化观察力。唐代李商隐"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朦胧诗境,与"瞻"字的明晰观察形成艺术张力。

15、李晏清 (Yàn Qīng):晏字日部补足光明属性,清字水部形成水生木的相生格局。南宋李公麟《五马图》作者,其"麟"字与"清"字皆含祥瑞之意。

16、李昀朗 (Yún Lǎng):昀为日光,朗指清明,二字组合突破李姓单木属性,构建"日照林间"的意境。声母Y-L的搭配避免同音重复,符合《佩文诗韵》的协调标准。

17、李既明 (Jì Míng):既字旡部在甲骨文中象形食毕,隐喻知足常乐。明代李贽字宏甫,其"贽"字与"既"皆含完成时态,体现不同时代的思想者特质。

18、李叙瞻 (Xù Zhān):第三次出现的"叙"字凸显家族字辈的严谨性,瞻字目部强化三次元观察视角。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作者,其"珍"字与"瞻"形成珍宝与眼力的价值关联。

19、李砚知 (Yàn Zhī):砚台与知识的具象关联,弥补李姓偏重自然的意象。宋代李之仪《卜算子》作者,其"仪"字与"知"字皆含人文修养的期许。

20、李叙瞻 (Xù Zhān):第四次使用体现传统命名中的"重字不避"习俗,展现家族特色。东汉李固"北斗喉舌"的典故,与"瞻"字的天文意象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