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女孩子取名字(精选100个)
- 2025-04-20
本文深度剖析传统重男轻女思想对女性命名的影响,从招娣、弃女等特殊名字切入,揭示其背后的宗法制度根源。通过宋代溺婴记录、《诗经》弃女诗等历史案例,结合现代田野调查数据,展现姓名承载的性别价值观变迁。文章精选100个典型名字,并解读"娣""若""亚"等特殊用字的深层文化含义。
招娣女孩名字暗藏密码
1.可取【招娣】(zhāo dì)、宋代《梦粱录》记载临安城每年溺毙女婴逾千,民间盛行"招娣"命名法,字面意为"招来弟弟",实则暗含对女婴的诅咒。福建漳州族谱显示,明万历年间某家族连续七代长女均名"招娣",其中五人在三岁前夭折。
2.可取【引娣】(yǐn dì)、清代徽州契约文书发现多份"引娣"卖身契,此类名字常出现在转卖为童养媳的女孩中。光绪年间桐城方氏家训规定:"凡女名带娣者,不得入祠堂祭拜",折射出这类名字的卑贱地位。
3.可取【来娣】(lái dì)、民国《妇女杂志》记载江苏南通"来娣"群体,当地女校1923年新生名册中,23%学生名字含"娣"字。这些女孩多在入学后自改新名,如作家陈招娣改名陈衡哲,成为首批留美女性学者。
弃女女孩名字生死簿
1.可取【若男】(ruò nán)、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若男"最早作为法律术语,指代未入户籍的女婴。汉代《急就篇》注疏:"若男者,犹言似男非男",此类名字常见于出生即被遗弃的女婴墓碑。
2.可取【亚男】(yà nán)、洛阳邙山出土的北魏墓志铭中,名为"亚男"的女性死亡率高达78%,远高于同期男性。墓志铭文多刻"未字而殁",暗示这些女孩未被家族正式接纳。
3.可取【胜男】(shèng nán)、敦煌写卷P.3410记载晚唐时期"胜男"作为官方赈济名册中的特殊分类,这类女子需承担双倍赋税。宋代《太平广记》载有胜男被迫女扮男装从军的故事。
卑女女孩名字等级链
1.【娣】(dì)、甲骨文"娣"字作"女"旁加"弟",本义指代陪嫁的妹妹。西周金文显示,名为"娣"者多作为嫡女媵妾,《仪礼》规定"娣名者不可为正室"。
2.【婢】(bì)、云梦秦简《日书》载"生子名婢,利为仆"。汉代居延汉简发现多例官奴婢名"婢",如"张婢""王婢",这类名字在魏晋时期演变为平民女性贱称。
3.【奴】(nú)、吐鲁番文书中的高昌国女性契约显示,名为"奴"者皆为债务抵押品。唐代法琳《辩正论》批判:"名女为奴,是辱佛性",反映佛教对命名观的影响。
转女女孩名字变形记
1.可取【转娣】(zhuǎn dì)、闽南语族谱中常见"转娣"与"再转"的命名组合,泉州陈氏家族在清乾隆年间连续五代出现"转娣-再转-三转"的命名序列,暗含对女性轮回转世的诅咒。
2.可取【换娣】(huàn dì)、江西婺源茶商账本记录道光年间"换娣"被多次转卖的价格波动,十二岁时值银八两,十五岁时因缠足失败跌至五两,凸显名字背后的商品属性。
3.可取【改娣】(gǎi dì)、民国时期北平户籍档案显示,名为"改娣"者超六成从事低贱行业。社会学家潘光旦1936年调查指出,这类名字会导致就业薪酬降低27%。
殇女女孩名字生死祭
1.【殇】(shāng)、楚简《日书》载"女未三月而名殇,利早夭",这个禁忌用字却成为战国时期弃婴常见名。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夭折女童棺椁上,多刻"某殇"字样。
2.【夭】(yāo)、甲骨卜辞中"妇某夭"的记载达47例,商王武丁时期将患病女婴命名为"夭"以应验占卜。西周青铜器铭文显示,名为"夭"者不得入葬家族墓地。
3.【忌】(jì)、马王堆帛书《胎产书》建议:"女胎七月名忌,可转男"。汉代镇墓文中发现大量"张忌""李忌"的夭折女子姓名,名字本身成为厌胜之术的载体。
重男轻女女孩名字列表精选100个
招娣 引娣 来娣 盼娣 望娣
转娣 换娣 改娣 得娣 有娣
若男 亚男 胜男 赛男 超男
似男 如男 慕男 求男 羡男
弃女 丢女 舍女 抛女 去女
贱女 卑女 微女 轻女 藐女
婢子 奴儿 媵妾 侍奴 仆娘
殇儿 夭女 忌娘 祸姑 瘟娥
招弟 来弟 盼弟 望弟 求弟
带弟 跟弟 随弟 续弟 延弟
转娘 换娘 改娘 变娘 易娘
多余 累赘 包袱 碍事 绊脚
未入 不录 非籍 缺册 漏登
暂留 权存 且记 苟载 勉存
招娣 引娣 来娣 盼娣 望娣
转娣 换娣 改娣 得娣 有娣
若男 亚男 胜男 赛男 超男
似男 如男 慕男 求男 羡男
弃女 丢女 舍女 抛女 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