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女孩取名字寓意好姓李(精选20个)

  • 2025-04-17

李姓作为中国第二大姓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女孩取名时,既要契合“李”字本身“树木繁茂、生生不息”的意象,又要融合诗词典故、道德品性或自然之美的寓意。本文精选20个兼具音韵美与内涵深度的名字,从《诗经》雅韵到唐宋才女风范,从植物意象到哲学境界,为李姓女孩提供一份文化寻根与美学创新并重的命名指南。

女孩取名字寓意好姓李(精选20个)

精选列表20个

1、【李舒然】(lǐ shū rán)
“舒”取自《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象征自由舒展的生命状态,与李姓的树木意象形成生态呼应。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字易安,其名中“清”字与“舒然”同具超脱世俗的文人气质。12画的“舒”与8画的“然”构成动静平衡的格局。

2、【李若雪】(lǐ ruò xuě)
此名源自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冰雪意境。明代才女李因号是庵,其画作常以雪中寒梅自喻,暗合“若雪”的清冷孤高。7画的“若”与11画的“雪”形成疏密对比,如同雪落枝头的留白美学。

3、【李瑾萱】(lǐ jǐn xuān)
“瑾”为美玉,暗合李氏先祖李耳(老子)“不欲琭琭如玉”的哲学观,取玉之内敛光华。南唐李煜妹妹永嘉公主小字萱儿,其墓志铭载“萱草忘忧”典故,赋予名字情感深度。15画的“瑾”与15画的“萱”构成对称稳定结构。

4、【李思涵】(lǐ sī hán)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赞李氏门生“思涵六籍”,此名延续了李姓的学术传统。清代女科学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塑造的才女唐小山,其名“小山”与“思涵”同具山水意象的思维广度。9画的“思”与11画的“涵”形成心智成长的渐进式格局。

5、【李雅宁】(lǐ yǎ níng)
“雅”字可追溯至汉代李延年《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的典雅风范。唐玄宗梅妃本名李采萍,其《楼东赋》中“宁移白首之心”的坚守,赋予“宁”字历史厚重感。12画的“雅”与5画的“宁”构成刚柔并济的笔势。

6、【李诗瑶】(lǐ shī yáo)
晚唐女诗人李冶字季兰,其《八至》诗展现的哲学思辨,为此名注入诗意基因。宋代青瓷中的“瑶”色釉,与李姓的树木意象形成“诗画同源”的审美关联。8画的“诗”与14画的“瑶”构成文化积淀的时空层次。

7、【李知夏】(lǐ zhī xià)
此名暗合《庄子·秋水》“夏虫不可语冰”的认知哲学,北宋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记载的独乐园夏景,赋予时空感知的具体意象。8画的“知”与10画的“夏”形成知识积累与生命体验的辩证关系。

8、【李沅芷】(lǐ yuán zhǐ)
“沅芷澧兰”出自屈原《九歌》,清代湘军将领李续宾之女李沅,其名即取此楚辞意象。7画的“沅”与7画的“芷”构成水域植物的对称美学,暗含李姓分支迁徙中的水系文化记忆。

9、【李颂恩】(lǐ sòng ēn)
此名源自汉代乐府《李夫人歌》“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的深情赞颂,明代孝定李太后主持编纂《女诫衍义》,将“颂恩”提升为家国情怀的表达。10画的“颂”与10画的“恩”构成伦理价值的平衡架构。

10、【李见微】(lǐ jiàn wēi)
化用《韩非子·说林》“圣人见微以知萌”的洞察智慧,清代女天文学家李澹如在《仪象考成》中观测彗星轨迹,实践了“见微”的科学精神。7画的“见”与13画的“微”形成宏观与微观的认知辩证法。

11、【李怀素】(lǐ huái sù)
唐代书法家怀素俗姓李,其狂草中的“素”简之美,为此名注入艺术基因。10画的“怀”与10画的“素”构成心灵与形式的双重纯粹,呼应老子“见素抱朴”的哲学观。

12、【李疏影】(lǐ shū yǐng)
取自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咏梅绝唱,元代女画家李倜《墨梅图》中的留白技法,深化了“疏影”的美学意境。12画的“疏”与15画的“影”构成虚实相生的空间关系。

13、【李令仪】(lǐ lìng yí)
《诗经·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中的礼乐教化,与汉代班昭《女诫》强调的仪范相契合。5画的“令”与15画的“仪”形成简繁得宜的德行表达。

14、【李观棋】(lǐ guān qí)
北宋李清照《打马图序》展现的博弈智慧,唐代李泌“神仙宰相”的棋局谋略,共同构成“观棋”的智性传统。6画的“观”与12画的“棋”形成动静结合的思维模式。

15、【李存拙】(lǐ cún zhuō)
明代思想家李贽倡导“童心说”,此名取其“宁拙勿巧”的哲学精髓。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字德卿,其《月食解》体现的实证精神,赋予“存拙”以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

16、【李闻鹊】(lǐ wén què)
宋代《太平广记》载李氏女闻鹊兆喜得佳婿的传说,元代管道升《秋深帖》中“鹊噪晴窗”的日常诗意,共同构建名字的民俗文化基底。9画的“闻”与13画的“鹊”形成听觉与视觉的通感体验。

17、【李观复】(lǐ guān fù)
化用《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循环哲学,清代女数学家李兰青《算学正义》中演绎的推演逻辑,赋予“观复”以理性和诗意交融的思维特质。

18、【李既白】(lǐ jì bái)
源自《诗经·裳裳者华》“裳裳者华,或黄或白”,唐代李季兰“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的诗句,将“既白”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9画的“既”与5画的“白”构成昼夜交替的时空隐喻。

19、【李在川】(lǐ zài chuān)
《论语》“子在川上曰”的哲学命题,与南宋李嵩《观潮图》中的动态水系相呼应。明代女旅行家李玉凤《闽游记程》记载的江河见闻,赋予“在川”以行走观察的生命姿态。

20、【李非晚】(lǐ fēi wǎn)
化用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觉醒意识,清代女医家曾懿字伯渊,其《医学篇》体现的革新精神,使“非晚”成为终身学习的时代宣言。